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吕达[1]
机构地区:[1]课程教材研究所
出 处:《课程.教材.教法》1990年第6期29-31,共3页Curriculum,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摘 要:三、1922年中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1922年学制和课程的改革,结束了袁世凯篡权后教育上的混乱局面。1922年学制和课程的制订过程,与清末和民初都不同,它不是自上而下颁布推行的,而是由下而上地酝酿成熟而产生的。它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一个综合成果,是中国新的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成长和发展在教育上的反映。当时军阀割据、各自为政的局面,则为教育上的自由改革提供了机会。资产阶级在教育领域内的改革,要求北洋政府以法令的形式加以确认,以便巩固改革成果,使之进一步发挥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