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姚崇实
出 处:《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44-47,共4页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摘 要:《蒹葭》是《诗经》中的著名篇什,《雨巷》是戴望舒的代表作品。这两首诗,在意蕴上、艺术上,都有一致性。这种一致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内容,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普遍、永久的魁力,应该拨动整个人类的心弦,而要如此,就必须表现出人类心灵和生活中那些普遍、永恒的内容。《蒹葭》和《雨巷》正是这样的作品。 《蒹葭》描写一个小伙子向往着中意的姑娘,他逆着流水去找她,顺着流水去找她,不管路途的险阻、悠长、高峻、曲折;但怎么也没找到,她既象在水中央,又象在水中洲,还象在水中滩,不知究竟在何方。《雨巷》描写一个男子“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他“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也“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也象他一样,“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他好象看见,“她静默地走近”,然而又“象梦一般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