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薛慕煊
出 处:《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4期87-93,共7页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摘 要:一种语言形式有时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析。这种现象一般称之为歧义(ambiguity)。深入探讨歧义现象,对于阐明语言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对于研究机器翻译和信息处理,对于提高语言教学水平和促进语言学科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处理歧义问题,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有所不同的。在口语中,我们可以借助语调、节奏、重读、甚至手势和脸部表情等来区别或消除歧义。但在书面语言中,由于缺乏上述手段,往往同一个句子可以作不同的理解,就存在着由潜在的歧义(potential ambiguity)向实在的歧义(actual ambiguity)转化的可能。除了“一词多义”(polysemy)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