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高华平[1]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152-163,共12页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摘 要:本文从魏晋玄学思想方法的危机、佛理新义与晋宋间思想及艺术认知方式的变革、山水观念的转变与文风的趋新三个方面,论述了晋宋间佛理嬗变与文风趋新的关系,并由此探讨了此间山水文学兴盛的原因。作者认为,魏晋玄学发展到晋宋之际,其“得意忘言”的思想方法,由于将“有”与“无”绝对对立而产生了危机,而玄学本身的“不周世用”更加重了这种危机。此时,一直依附于玄学的中国佛学,发展出自己的般若实相学、涅槃学等佛理新义,承认“有”“无”乃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从而导致了晋宋间思想及艺术认知方式的重大变革,而山水文学亦因文风的趋新而摆脱玄学空义的笼罩,从此走向了兴盛。
关 键 词:山水文学 得意忘言 认知方式 玄学思想方法 魏晋玄学 “有”与“无” “六家七宗” 《全晋文》 晋宋之际 佛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