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贺春临[1]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
出 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7年第5期36-37,共2页The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摘 要:走向21世纪,对当代中国人而言,不仅是具有深刻社会内涵的历史超越,更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构建和一代新人的塑造。在这个构建塑造的过程中,个体应具有怎样的价值观念无疑占据核心地位。因为价值观念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既是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合法性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家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更是主导社会理想、信念的内在灵魂。本文试从哲学认识论和心理学两个角度,对个体价值观念的形成及其教育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 键 词:价值观念 个体价值 观念的形成 价值教育 教育对策 自我意识 价值目标 价值意识 学校教育 自我修养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