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作良
机构地区:[1]江苏通州市教研室
出 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5年第3期29-29,共1页Teaching Reference of Middle School Politics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大都涉及到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在对外开放中,我们要善于吸收和借鉴整个世界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文明成果。”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观点,也是人们思想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要让学生懂得吸收和借鉴的理论依据 1.人民群众是创造文明成果的主体。文明成果,既包括人们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也包括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在精神生产、精神生活方面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是世界的创造者,也是创造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体。资本主义社会所有的文明成果,同样也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而不是由资产阶级创造的。再说,这些文明成果也并不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独创的,是人民群众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共同创造的。如同科学无国界一样。
关 键 词:吸收和借鉴 资本主义经济 文明成果 资本主义国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 人民群众 《思想政治》教材 公务员制度 经济立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