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活动中的作者与读者——《讲话》中的“接受美学”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德友 

出  处:《淮阴师专学报》1992年第2期6-9,共4页

摘  要:六十年代中期,以德国康斯坦茨学派的年轻美学家姚斯、伊瑟尔等人创立的接受美学,导致了文学研究从以本文为中心转向以读者为中心的根本性变化,为文学研究找到了一个新的视点,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本质上说,接受美学是现象学哲学思潮在文学研究方面的具体运用,它把现象学中的探讨物体与意识的交互关系转化为研究文学作品(本文)与读者意识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只有创作意识与接受意识相互作用才能构成作品的美学价值。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理论思潮的生成和发展,都会在其相关的理论学科中找到一定的联系或痕迹。

关 键 词:读者中心论 理论思潮 《讲话》 康斯坦茨 伊瑟尔 理论学科 哲学思潮 接受者 期待视野 人民群众 

分 类 号:G658.3[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社会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