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今庸
机构地区:[1]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湖北省中医学会430077
出 处:《临床消化病杂志》1991年第3期131-131,共1页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摘 要:佝偻,字原作“佝偻”。佝偻病在我国文献中记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代的著作《庄子》中就有佝偻病的记载,其后历史中医书籍又均以其它不同名称对它进行论述。它是以“肩背弯曲,脊骨高起”为临床证侯特征,为一种痼疾。其病发生开始于小儿,始病时迁延未治或治疗不恰当,即可形成为佝偻病,无法治愈。因此,在小儿发生其有关病证时,应当及早治疗,以防止佝偻病证的形成。小儿由于禀斌不足,血气精髓衰少,无以奉养脏腑百骸,致筋骨不立,髓海不充而数岁不能行走,牙齿生长缓慢,头发稀少;营养弱则经脉无以正常循环运行周身而神怯多悲。易发惊骇,夜间啼哭;卫气虚则不能很好温分内,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其玄府不固,常多汗出,脾胃功能低下,食欲不旺,则后天不良;气血精髓的化源缺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