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初佛道论衡中的“本际”、“道”、“自然”之辩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崑威[1] 

机构地区:[1]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出  处:《佛学研究》2013年第1期262-270,共9页Buddhist Studies

摘  要:唐初统治者立国伊始即总结历史经验,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儒学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作用.隋文帝杨坚曾于开皇二十年(600),下诏废除国子、四门及州县学.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诏置国子、太学、四门生约三百余人,并于各郡县置生员.翌年,提出表彰儒家先圣周公、孔子,令有司于国子监立周公、孔子庙一所,四时致祭.李氏家族于隋大业十三年(617),在晋阳起义时充分利用了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借老子制造的政治谶言.①由于道教为李唐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加上隋文帝执行先佛后道的政策,规定三教位序为佛为先、道为次、儒为末,所以唐初执行的是崇道抑佛的政策.这些,直接影响到当时佛道论衡的主题与内容.

关 键 词:本际经 佛教因明 李仲卿 “道法自然” 《道教义枢》 佛道 道性 如来藏 因缘 论衡 一切众生 世间法 唐初 

分 类 号:B948[哲学宗教—宗教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