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庄爱平
出 处:《幼儿教育》1991年第6期9-9,共1页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摘 要:儿童的自私心理及由自私心理支配下的自私行为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它的产生是儿童心理的发展、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自私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前提。儿童自私行为的产生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进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1岁前的孩子还没有出现自我意识,他们分不清主体和客体。此时,整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是“大公的”。因而也就不存在自私的心理和行为。随着言语、动作的发展,幼儿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自己是物体活动的“发生者”,把自己和物体区分开来。如幼儿在玩皮球时,偶然用手把球打出去,皮球就滚离开去。以后多次重复,都会产生相同的结果。这样,幼儿逐渐意识到自己是皮球滚动的“发出者”、是“主体”。2岁后。
关 键 词:自私行为 儿童自我意识 儿童心理 发出者 发生者 自我思维 瑞士心理学家 孔融让梨 模仿性 个人所有
分 类 号:G61[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7.129.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