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庙演剧理论的社会学特征之三——祭礼演剧功能论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曹飞[1] 

机构地区:[1]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出  处:《中华戏曲》2013年第2期59-73,共15页

基  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中国戏曲碑刻的收集整理与研究”(13BZS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神庙剧场史”(11YJAZH003);山西省人文社科基地项目“山西戏曲碑刻集成”(2013317);山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演艺场所研究”课题组成果

摘  要:对于演剧功能,不同群体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这里需要厘清的概念是,所谓"主流群体"指统治集团所组成的群体,主要指官员(包括下野官员)。"非主流群体"指被统治集团所组成的群体,主要指在野文人(包括没有或尚未进入统治集团的士人)。当然,这些在野文人的观念并不能完全代表民众,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雷同于主流群体,但民众的声音在历史上是如此微弱,我们只能通过只言片语从现象上进行分析。一、元代:在冲突中奠基神庙演剧当然不是发端于元代。

关 键 词:主流群体 统治集团 社会学特征 功能论 忠都秀 官戏 散乐 演剧活动 升歌 迎神赛会 

分 类 号:J809.2[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