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飞

作品数:18被引量:3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祭礼演剧社会学特征神庙剧场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历史地理哲学宗教建筑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戏剧艺术》《中华戏曲》《戏曲研究》《文化遗产》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陵川县南召文庙及戏曲碑刻考述被引量:4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24-34,共11页段飞翔 曹飞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中国戏曲碑刻的收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3BZSO17);山西省人文社科基地项目"山西戏曲碑刻集成"(项目编号:2013317)的阶段性成果
文庙修建、祭祀必定要在官方的管控之下进行,这与其他庙宇相比存在明显不同。但是田野考察中陵川南召文庙的发现让人产生诸多疑惑,其建筑格局明显不合文庙规制,甚至庙内还建有戏楼供祭祀献戏之用,这与文庙祭祀必用"雅乐"的礼制迥然不同...
关键词:文庙祭礼 戏曲碑刻 传统剧场 礼乐制度 
戏台——乡村权力矛盾的实体化建构——基于高平市康营村的个案研究之一被引量:1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43-54,共12页颜伟 曹飞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中国戏曲碑刻的收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3BZS017);山西省人文社科基地项目"山西戏曲碑刻集成"(项目编号:2013317);山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演艺场所研究"课题组;山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创新项目"村社与戏台--以明清高平神庙剧场为中心"的阶段性成果
山西省高平市康营村现存庙宇23处,碑刻41通2,具有极强的庙宇群组特征、村落庙宇布局典型性以及乡村神庙演剧多样性。一村之中,历史上先后建修了五座戏台,分别为天齐庙戏台、成汤庙戏台、东关帝庙戏台、西关帝庙戏台以及五龙宫戏台。3在...
关键词:神庙剧场 村社 宗族 高平 
高平市北诗午玉皇庙舞台题记考述被引量:1
《戏曲研究》2015年第4期254-267,共14页段飞翔 曹飞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戏曲碑刻的收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3BZSO17);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神庙剧场史”(项目编号:11YJAZH003);山西省人文社科基地项目“山西戏曲碑刻集成”(项目编号:2013317);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博士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民间官戏研究”阶段性成果
高平位于晋城东南,北接长治,南靠晋城,为战国长平地,著名的古战场。汉置泫氏县,属上党郡。北魏永安二年(529),析泫氏县而置高平县,治高平城;又置长平郡,置泫氏县,隶建州。北齐旧曰平高县,天宝元年(550),自高平移平高县治于泫氏城,仍改...
关键词:泫氏县 高平市 平高 天宝元年 玉皇庙 高平县 长平 陵川县 唐贞观 戏曲创作 
新见神庙剧场看楼、看台、看亭(厅)被引量:1
《戏曲研究》2014年第1期128-142,共15页颜伟 曹飞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中国戏曲碑刻的收集整理与研究”(13BZS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神庙剧场史”(11YJAZH003);山西省人文社科基地项目“山西戏曲碑刻集成”(2013317);山西师范大学课题“中国古代演艺场所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神庙剧场中看楼的出现大约在明代末期~②,是为了增加观众席以及防止男女混杂而专设的供妇女、儿童专用的观演场所~③。即在庙院两侧的厢房之上加盖二层(横轴线与戏台所在横轴线成直角),如山西高平王何北五龙庙看楼~④,戏台正对者一般为...
关键词:看亭 五龙庙 观演场所 献殿 春秋楼 面阔 悬山顶 西阁 各三 两楹 
台:早期帝王的观演场所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40-46,共7页曹飞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中国戏曲碑刻的收集整理与研究"(13BZS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神庙剧场史"(11YJAZH003);山西省人文社科基地项目"山西戏曲碑刻集成"(2013317);山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演艺场所研究"课题组之阶段性成果
本文结合古典文献,对"台"这一中华文明早期供帝王观看演出的建筑形式做了介绍和分析。作者认为,"台"在春秋时代之后日渐兴盛,实际上已经成为宫廷娱乐演出的主要场所,而到了隋唐之后,不再以"台"来命名宫苑,"台"在其中的标志性作用也日渐...
关键词: 早期帝王 宫廷演出 
神庙演剧理论的社会学特征之三——祭礼演剧功能论
《中华戏曲》2013年第2期59-73,共15页曹飞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中国戏曲碑刻的收集整理与研究”(13BZS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神庙剧场史”(11YJAZH003);山西省人文社科基地项目“山西戏曲碑刻集成”(2013317);山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演艺场所研究”课题组成果
对于演剧功能,不同群体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这里需要厘清的概念是,所谓"主流群体"指统治集团所组成的群体,主要指官员(包括下野官员)。"非主流群体"指被统治集团所组成的群体,主要指在野文人(包括没有或尚未进入统治集团的士人)...
关键词:主流群体 统治集团 社会学特征 功能论 忠都秀 官戏 散乐 演剧活动 升歌 迎神赛会 
神庙演剧理论的社会学特征之二——祭礼演剧的正统性规范
《中华戏曲》2011年第1期54-61,共8页曹飞 
山西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课题“山西清代戏曲碑刻的整理与研究”(20093017)成果
笔者在《神庙演剧理论的社会学特征之一——祭礼演剧的合礼性宣言》一文中②,就神庙祭礼演剧观念与国家礼仪制度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的分析研究,谈到了礼仪制度的精致化与平民化现象,并对平民化现象的合礼性解释及其本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正统性 民间神 社会学特征 神庙建筑 民间祭礼 平民化现象 礼乐制度 礼仪制度 建筑格局 戏台 
略论露台、勾栏与舞楼之关系被引量:6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120-127,共8页曹飞 
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度"中国古代演艺场所研究"课题组项目成果
露台是我国高台演出场所的最初形态,宋代以前的勾栏不论从形制上还是功能上都更接近于露台,与宋代出现的作为新型娱乐场所的瓦舍勾栏不存在继承演变关系。由于露台的特殊作用,唐代开始进入神庙,成为神庙祭祀献艺的场所,随着宋代市民阶...
关键词:露台 勾栏 舞楼 演出场所 
历史与结构:中国神庙舞台的嬗变
《戏曲研究》2009年第3期132-142,共11页曹飞 
中国传统的戏剧舞台类型复杂,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作历史的、地域的、功能的、剧种的等不同的研究。历史类型研究可以根据朝代或建筑形制进行;地域的分类研究可以从乡村、城市、宫廷入手;功能类型研究主要着眼于戏剧的宗教、商业、...
关键词:建筑形制 类型研究 分类标准 分类研究 补间铺作 平柱 下昂 面阔 明代建筑 元杂剧 
元宵节起源辨析——与向柏松先生商榷被引量:4
《文化遗产》2008年第1期80-84,共5页曹飞 
the Korea Research Foundation Grant funded by the Korean Government(MOEHRD)的资助(KRF-2005-079-AS0138)
元宵节的起源问题自古就有不同说法,至今仍然各执一说,莫衷一是。本文从论述元宵节与庭燎、燎祭以及太一神祭祀的区别入手,与向柏松先生的观点进行商榷。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元宵节活动的本质特征,认为元宵节活动的本质特征主要有四个,即...
关键词:元宵节 庭燎 太一神 狂欢 灯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