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赖大仁[1,2]
机构地区:[1]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2]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南昌330022
出 处:《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5期127-133,共7页Study & Explora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文学理论观念的嬗变与创新研究"(12AZW004);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唯物史观视野与当代文论问题研究"(11WX01)
摘 要:文学本质论是对文学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基本特性与功能的理论认识,它与文学价值论及文学审美理想等密切相关,这既关乎对文学事实的认识,也关乎文学的信念与价值取向。新时期文学本质论观念嬗变经历了从"意识形态论"到"审美意识形态论"再到"审美论"的过程,这既反映了新时期文学实践变革发展的现实要求,也反映了文学理论本身求新求变的内在要求。问题不在于描述这种观念嬗变本身,而在于把它放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考察,说明它为什么是这样的,以及各种文学本质论观念及其理论模式中包含哪些合理性因素。当代文学本质论观念嬗变并不意味着好坏对错的置换,而只意味着观照文学特性的重心发生了偏移。审美与意识形态在理论观念上并不必然构成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而是可以理解为一个有机整体中既相互冲突又彼此依存的"张力"关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