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无”性思维的生态审美意蕴  被引量:1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 Implication of'Wu'Thinking in Chinese Philosoph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盖光[1] 

机构地区:[1]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出  处:《管子学刊》2004年第4期59-63,共5页GuanZi Journal

摘  要:“无”的本体存在状态,体现着人类本有的思维品性,并深层次地呈现着系统整体化的生态思维的特性。“无”呈现着自然本然性的存在,以及人在自然世界中生命体验的根本旨归,它是在超越和消融现实的“有”中,动态性地还原人与自然同生共长的生态化存在机理。“无”的内在韵味既蕴涵着中国人审美体验与审美理解中求“味”与“韵”的独有方式,更在体现生态审美意蕴的内在机理中审美化的运演生命活动的运动节律。

关 键 词:“无”性思维 太极思维 生生 化生 生态审美 

分 类 号:B21[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