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2]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67
出 处:《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1期110-117,共8页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有企业在变革中组织文化与领导方式对提高员工激励和组织绩效的实证研究"(批准号70172036)。
摘 要:员工—组织关系(Employee-OrganizationRelationship,以下简称EOR)是组织对员工的投入与员工为组织的贡献之间的交换关系。国内外理论界对这种交换关系的研究主要运用了两个模型:心理契约模型(PC)和激励/贡献模型(I/C)。心理契约模型主要从员工的角度研究EOR,激励/贡献模型则主要从组织的角度研究EOR。本文在心理契约模型和激励/贡献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从组织和员工两个角度揭示员工与组织互动关系的I-P/S模型,并且探讨了不同类型EOR的具体管理策略与方法。Up to now, studies on Employee-organization relationship(EOR)have been conducted from tw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employee's perspectiv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and organization's perspective (Inducement/Contribution Model). In this paper we constructs the I-P/S Model, which can better disclo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ees and organizations from both two perspectives.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