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00年来人类活动对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乃昂[1] 颉耀文[1] 薛祥燕[1] 

机构地区:[1]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出  处:《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第3期12-19,共8页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 1BZS0 17);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KZCX1- 10 - 0 2 )

摘  要:清代中叶是近两千年来我国西部土地覆盖变化的关键阶段 ,人口迅猛增加和大规模土地开发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导因素。根据估算 ,西部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原始状况 30 %左右 ,下降为目前的 8.6 8%。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的天然植被主要是疏林灌丛草原 ,秦汉时代森林覆盖率达到 30 %是可能的。清代后期 ,子午岭、黄龙山及陇东一些较边远山区森林已遭破坏 ,森林覆盖率下降到目前的 5 .5 %。西南地区森林植被演变的历史过程表明 ,清代以前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还只是局部性的。之后 ,大规模移民的过度农业垦殖、盐业开发和官方的皇木采办等活动极大破坏了原本保持完好的天然森林。清代中期西北干旱区人口密度突破了干旱地带人口压力的“临界指标”,水资源利用率超过国际上通行的标准 4 0 % ,使河流大量水量消耗在支流和上、中游地区 ,造成下游水量剧减或断流是晚近湖泊萎缩干涸乃至沙漠化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清代中叶 清代后期 秦汉 官方 主要原因 历史过程 历史时期 根据 清代中期 中国 

分 类 号:K928.6[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