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比较文学普及的途路中  

作  者:刘献彪 

机构地区:[1]山东昌潍师专中文系,山东潍坊市261043

出  处:《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第3期129-135,共7页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hina

摘  要:如果不是因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解放了20多年的中国大地上悄然兴起了一股复兴比较文学的气候;如果不是我尊敬的前辈学者季羡林、钱钟书、施蛰存、戈宝权、李赋宁、贾植芳、杨周翰、朱维之、赵瑞蕻等带头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共同为复兴中国比较文学而身体力行、播种耕耘的话;如果不是当年一批中青年学者如乐黛云、廖鸿钧、孙景尧、卢康华、周伟民、谢天振、卫茂平、赵毅衡、曹顺庆、温儒敏、陈挺、陈悖、周发祥、陈守成、陈圣生等率先响应前辈学者的号召,向着中国比较文学的前线冲锋陷阵、勇往直前的话,我这样一位正困惑、彷徨且深感苦闷的师专教师,以自己的知识装备和所处环境,是很难,也没有勇气去攀登比较文学这座高峰的。正是在前辈学者和同辈诸贤的关怀、鼓舞及影响下,我走上了比较文学普及的途路,而且一走已过去了20年!

关 键 词:中国比较文学 彷徨 戈宝权 贾植芳 杨周翰 赵毅衡 苦闷 乐黛云 李赋宁 年代 

分 类 号:I0-03[文学—文学理论] I20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