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山东省立医院
出 处:《山东医药》1994年第2期41-42,共2页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导致脑缺血性损害的因子甚多。近年来研究表明,兴奋性氨基酸(EAAs)如谷氨酸(Glu)和门冬氨酸(ASP)等在其发生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就脑的兴奋性氨基酸及受体的分布在脑损害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简述。 一、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 具有神经递质的氨基酸根据其对触突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作用,可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大类。前者主要以Glu和ASP为代表,后者主要是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等。EAAs的Glu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最多的氨基酸,以大脑皮层、尾状核。
分 类 号:R742.820.2[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