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志松[1]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
出 处:《日语学习与研究》2002年第2期68-74,共7页Journal of Japanese Language Study and Research
摘 要:刘呐鸥及其周围的一群作家被文学史家称之为"新感觉派",一方面固然表明他们的文学创作和日本新感觉派文学的相似乃至某种血缘关系;但另一方面,因其名称的相同,也令许多研究者十分关注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诚如一些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的新感觉派文学就其接受外国文学的视野而言,不限于新感觉派一家,还要更为广泛,包括二、三十年代涌入中国的其他现代主义文艺思潮①.
关 键 词:三十年代 中国 接受 思想 文体 翻译 “新感觉派” 日本新感觉派 文学史家 血缘关系 文学创作 外国文学 研究者 刘呐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