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增田[1]
出 处:《管子学刊》2005年第2期73-76,共4页GuanZi Journal
摘 要:关于《黄老帛书》的成书年代,学界有五种意见。分别是“战国早中期之际说”、“战国说”、“战国末年说”、“秦汉之际说”和“汉初说”。比较各家考证过程,尽管结论不同,但在前提性的假设、目标追求和基本方法上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前提性假设的相同,表现为考证者都设定:帛书代表着黄老学派的起点;目标追求上的共同性,在于考稽者都试图将帛书的成书时间框限在某个相对狭窄的时段内;在考证的方法上,各家都运用了比勘法和推测法。笔者认为,考证帛书的成书时间,必须打破上述三个方面的执著。帛书可能是自战国早中期之际到秦汉间,经过多人整理充实而形成的。本文于此谨就其成书于秦汉间的可能作两点补充论证。第一,帛书中对复国封国现象的肯定可能反映着秦汉间列国关系;第二,帛书中的黄帝形象在政治方面不排除影射秦汉间某些或某个历史人物的可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