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显性雄性不育基因Tal进行小麦抗赤霉病性轮回选择群体改良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蒋国梁[1] 吴兆苏[1] 陈兆夏[1] 俞世蓉[1] 吴纪民[1] 沈又佳[1] 夏奇梅 

机构地区:[1]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南京210095

出  处:《中国科学(B辑)》1995年第6期610-615,共6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B)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

摘  要:利用太谷显性雄性不育基因Ta1(Ms2)经多亲本杂交、互交、再杂交,建成遗传基础宽阔的原始基础群体,进而开展小麦抗赤霉病性表型轮回选择,建拓基因库.1988/1989和1991/1992年,分别在土表接种和单花接种条件下,对抗源库RC_0-RC_2和RC_1-RC_5轮选世代群体及对照品种进行抗赤霉病性比较试验,以分析群体改良的效果.土表接种的试验结果表明,可育株每穗病小穗数(率)和病粒数(率)明显减少,群体综合抗赤性得到显著提高.RC_0,RC_1和RC_2平均每穗健粒率分别为49.2%,65.5%和70.7%.经两轮选择,群体中病小穗率和病粒率低于30%的植株频率分别提高40%和36%.单花接种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通过表型轮回选择,抗赤霉病性(主要是抗扩展性)可以得到显著增强,随着基因库的不断建拓,从中选获抗病植株的机会将逐渐增大.从RC_1到RC_5群体平均病小穗数显著减少,平均每轮减少8.6%;病小穗数低于4的抗病植株频率平均每轮提高4.2%;病小穗数大于10的感病植株频率4轮降低9.2%.抗性遗传方差明显变小,遗传变异系数前4轮降低不显著.

关 键 词:小麦 轮回选择 抗赤霉病性 基因库 

分 类 号:S435.121.4[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