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又佳

作品数:7被引量:3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穗发芽渗透胁迫小麦轮回选择长江流域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江苏农业学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中国农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杂种小麦抗穗发芽性的遗传研究被引量:2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1-5,共5页沈又佳 刘世家 吴兆苏 
选用穗发芽抗性不同的6个杂种小麦的亲本品系组配成36个组合,对各组合亲本、正反交一代、二代和各回交后代的种子进行穗发芽率、α-淀粉酶活性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一代种子均偏抗,但存在母性效应;杂交一代有一定的负向杂种优势...
关键词:小麦 杂种 穗发芽 抗性 遗传分析 杂种优势 
利用显性雄性不育基因Tal进行小麦抗赤霉病性轮回选择群体改良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
《中国科学(B辑)》1995年第6期610-615,共6页蒋国梁 吴兆苏 陈兆夏 俞世蓉 吴纪民 沈又佳 夏奇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
利用太谷显性雄性不育基因Ta1(Ms2)经多亲本杂交、互交、再杂交,建成遗传基础宽阔的原始基础群体,进而开展小麦抗赤霉病性表型轮回选择,建拓基因库.1988/1989和1991/1992年,分别在土表接种和单花接种条件下,对抗源库RC_0-RC_2和RC_1-RC_...
关键词:小麦 轮回选择 抗赤霉病性 基因库 
NdCl_3对渗透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4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5年第1期90-93,共4页沈又佳 陈靠山 周燮 王军 
宁夏科委资助
在35μmol/LNdCl3存在下,小麦种子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中发芽势均有所提高。以20%PEG作为胁迫处理,发现NdCl3在促进小麦种子萌发时,提高了α—淀粉酶和酯酶的活力,但使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NdC...
关键词:NDCL3 小麦 种子处理 发芽势 种子 渗透胁迫 
小麦苗在渗透胁迫下膜特性的变化及氯化钕的调控作用被引量:5
《江苏农业学报》1995年第1期6-10,共5页沈又佳 陈靠山 曹剑峰 刘世家 周燮 
宁夏科委资助
小麦苗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中处理24小时,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在聚乙二醇浓度为20%时降至88%,以K+渗出率与相对电导率衡量的质膜透性显著升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轻微胁迫时增加,随胁迫增强又下降,膜脂肪酸配比无变...
关键词:小麦 氯化钕 膜透性 膜脂肪酸配比 渗透胁迫 
从长江流域白粒小麦地方品种中开拓抗穗发芽种质的研究被引量:19
《中国农业科学》1995年第1期56-60,共5页肖世和 吴兆苏 沈又佳 蒋国梁 戴大庆 蒋华仁 秦代红 江登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重点科研计划08-01-01课题
从长江流域收集保存的白粒小麦地方品种中筛选出8份抗穗发芽种质,其抗性主要是由种子形成后直至成熟的休眠性获得的,在育种中这种休眠性易与丰产性状相结合。
关键词:小麦 育种 穗发芽 休眠性 地方品种 
利用显性雄性不育基因Tal进行小麦抗赤霉病轮回选择群体改良效果的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第S3期112-112,共1页蒋国梁 吴兆苏 陈兆夏 俞世蓉 吴纪民 沈又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5"科技攻关项目的部分内容
利用太谷显性雄性不育基因 Tal(Ms2)经多亲本杂交、互交、再杂交,建成遗传基础宽阔的原始基础群体,进而开展小麦抗赤霉病性表型轮回选择,建拓基因库。1988/1989和1991/1992年,分别在土表接种和单花接种条件下,对抗源库 RC0—RC2和 RC1—...
关键词:群体改良 Tal 轮回选择 亲本杂交 雄性不育基因 抗源 基础群体 遗传基础 对照品种 试验结果 
籼粳亚种杂交稻——亚优2号种子的纯度鉴定方法
《种子世界》1992年第3期17-,15,共2页沈又佳 刘世家 
籼粳亚种间杂种一代的生物优势一般胜于品种间杂种优势,杂交组合库大源足,理论产量可超现有高产品种间杂交稻30~50%。因此,利用强大的籼粳杂种优势一直是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重点,
关键词:籼粳亚种 纯度鉴定 杂交水稻育种 两系法 理论产量 种子生产 品种间杂种 杂交组合 芽鞘 战略重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