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赤霉病性

作品数:59被引量:292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方毅敏刘思衡程顺和余毓君陈怀谷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浙江农业学报》《科技通报》《大麦与谷类科学》《农村新技术》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苏麦3号抗赤霉病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被引量:10
《江苏农业学报》2008年第6期774-779,共6页任丽娟 张旭 周淼平 陆维忠 马鸿翔 
国家"863"项目(2006AA10010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BK2006720)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苏麦3号(抗病亲本)与白免3号(感病亲本)杂交组合的R IL群体进行了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苏麦3号×白免3号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小麦赤霉病抗性符合3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的加性-...
关键词:小麦 赤霉病 抗性遗传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评价、聚类及性状间相关分析被引量:3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12-16,共5页张从宇 王敏 邵磊 郭长安 侯大鹏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2006KJ055A);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KJ2007B299);植科院"种子技术创新"项目
对108个小麦品种进行了田间抗赤霉病评价、聚类及性状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之间发病率差异颇大,病穗率为0~31.5%,严重度为0~1,病情指数为0~26.145%。通过对各品种的病情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将抗病性从高到低分为9个类群...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 病情指数 聚类 相关 
不同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类型和抗毒素积累能力分析被引量:24
《植物保护学报》2007年第1期32-36,共5页陈怀谷 蔡志祥 陈飞 张凯明 陆维忠 
国家"863"项目(2001AA211021)
赤霉病是我国小麦上的重要病害,品种抗病性利用是控制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明确小麦抗赤霉病资源的抗性类型,有利于小麦抗赤霉病育种。2003年和2004年对9个常用抗源在穗期进行单花滴注和喷雾接种,研究其抗侵染和抗扩展性,并对病穗中的脱...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 抗扩展 抗侵染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ARz×扬麦158群体对小麦抗赤霉病性的QTL分析被引量:3
《江苏农业学报》2006年第4期339-345,共7页吴纪中 蔡士宾 颜伟 任丽娟 陈怀谷 吴小有 张仙义 
国家"十五"攻关项目(2004BA525B0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4170)
通过单粒传法构建了含130个家系的ARzx扬麦158F。重组自交系群体(RIL),并采用田间病圃自然发病和喷洒悬浮孢子液两种方法对该群体进行赤霉病田间抗性鉴定;利用SSR标记对群体中控制抗赤霉病性的QTL进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群体中各...
关键词:小麦 抗赤霉病性 QTL 
小麦抗病新材料S42抗赤霉病性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被引量:7
《江苏农业学报》2005年第4期272-276,共5页张勇 张伯桥 高德荣 程顺和 
国家十五高技术发展计划项目(863-2001AA211021)
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对S42×安农8455组合6家系群体对赤霉病抗性积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S42×安农8455组合中S42抗赤霉病性遗传符合E-1-1(2对主基因+多基因的加性-显性)模型;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较大,显性效应方向相反,多基因的加性...
关键词:小麦 抗赤霉病性 遗传 主基因+多基因 
《江苏农业学报》第21卷(2005年)总目次
《江苏农业学报》2005年第4期385-390,共6页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 两系法杂交稻 抗赤霉病性 双低油菜 遗传效应 基因型效应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高德荣 研究简报 江苏农业 傅寿仲 学报 连续出版物 目次 
小麦品种望水白的抗赤霉病性遗传分析被引量:6
《麦类作物学报》2005年第5期5-9,共5页高力 陈飞 周立人 陆维忠 
"十五"863高技术发展计划"小麦抗赤霉病生物技术育种"项目(2001AA211021)
为了研究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遗传规律,以病小穗率为评价指标,运用单花滴注对安农8455/望水白重组自交系(R IL)群体的2001年F6代、2003年F8代、2004年F9代进行了赤霉病抗性评价,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
关键词:小麦 望水白 赤霉病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重组自交系 
小麦赤霉病抗源H35的遗传模式分析被引量:2
《麦类作物学报》2005年第4期39-43,共5页张勇 张伯桥 高德荣 程顺和 
国家"十五"高技术发展计划项目(863-2001AA211021)。
为加强对小麦赤霉病抗源H35抗赤霉性(简称“抗赤性”)遗传机制的了解,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抗赤霉病品种H35与感赤霉病品种安农8455杂交组合P1、F1、P2、B1、B2和F2的6家系世代群体抗赤性进行了多世代联合分析...
关键词:小麦 赤霉病 抗赤霉病性 遗传模式 
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对小麦幼胚培养特性及再生R_1、R_2代植株的抗赤霉病性影响被引量:3
《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第7期331-333,340,共4页张小红 陈耀锋 任惠莉 闵东红 
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2002-2004项目"小麦抗赤霉生化标记选择基础与生物技术育种研究"(2002k-04)
研究了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对小麦幼胚培养特性的影响和再生R1、R2代植株的抗赤霉病性变异,结果表明,粗毒素对3个不同基因型幼胚的愈伤组织诱导、胚芽萌发及胚性愈伤组织形成和绿苗分化的影响有相同的趋势。①毒素浓度为6.0g/L时,愈伤组织...
关键词:抗赤霉病性 禾谷镰刀菌 培养特性 小麦幼胚 粗毒素 愈伤组织形成 愈伤组织诱导 愈伤组织生长 胚性愈伤组织 抑制作用 绿苗分化 胚芽萌发 萌发生长 浓度范围 分化能力 再生植株 基因型 细胞系 筛选 分离 抗病 感病  
小麦赤霉病抗源N553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被引量:6
《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第6期305-307,336,共4页张勇 张伯桥 高德荣 程顺和 
国家十五高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小麦抗赤霉病生物技术育种"(2001AA211021)
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对N553的6家系抗赤霉病性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553符合E-1-0(两对主基因+多基因的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其中第1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占明显优势,是第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的2倍,两对主基因具负向显性效应,上位性...
关键词:主基因+多基因 小麦赤霉病 遗传分析 抗源 基因加性效应 抗赤霉病性 上位性效应 基因模型 显性效应 互作效应 遗传率 E-1 对抗性 家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