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坏血酸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郑晓春[1] 陈彦青[1] 黄风怡[1] 彭玲[1] 于荣国[1] 林丽珊[2] 吴晓丹[1] 

机构地区:[1]福建省立医院麻醉科,福州市350001 [2]福建省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

出  处:《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年第8期606-607,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摘  要:目的观察抗坏血酸对肠缺血再灌注(I/R)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48 只,体重252-335 g,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A组):开腹仅暴露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再灌注组(B组):肠系膜上动脉阻断2 h后再灌注6 h;抗坏血酸组(C组):缺血再灌注同B组,再灌注前10 min经尾静脉注射抗坏血酸200 mg/kg(用生理盐水稀至1 ml),A、C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靶控输注异丙酚维持麻醉。各组分别于再灌注1、6 h处死8只大鼠,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Na+-K+-ATP酶活性及含水率,并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和间质水肿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C组再灌注1、6 h肺组织MDA含量、含水率均升高,B组再灌注1 h Na+-K+-ATP 酶活性升高,再灌注6 h Na+-K+-ATP酶活性降低,C组再灌注1、6 h Na+-K+-ATP酶活性均升高(P< 0.05);与B组比较,再灌注6h C组肺组织MDA含量及含水率降低,Na+-K+-ATP酶活性升高(P< 0.05或0.01)。光镜下A组肺组织未见异常改变,B组肺泡壁毛细血管轻度扩张,C组出现轻微充血现象。各组均未见PMN浸润和间质肿胀征象。结论静脉注射200 mg/kg抗坏血酸对小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肺损伤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提高Na+-K+-ATP酶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

关 键 词:抗坏血酸 小肠 再灌注损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小肠缺血再灌注 SD大鼠 NA^+-K^+-ATP酶活性 保护作用 肺损伤 肠系膜上动脉阻断 

分 类 号:R574[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977.23[医药卫生—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