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薛俊清[1]
机构地区:[1]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吉林长春130012
出 处:《长白学刊》2005年第6期35-38,共4页Changbai Journal
摘 要:“海德格尔式”的话语已成为哲学表达的“流行语”,这自然也体现在近几年的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然而我们最应该借鉴的是海德格尔哲学所由以建制的个体性精神。在生存论维度中确立马克思哲学的个体性原则,并不是关于个体的知识性表述,也不是关于个体的心理性描述,而是揭示马克思哲学应如何对个体发挥功能性作用。它的理想方式不是仅仅获得由外而至的普遍性知识,而是由内而发的启蒙与觉醒。只有在个体性原则上,中西马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即不是逻辑意义上谁能包容谁,话语上谁能解释谁,而是随人生境遇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体性原则上的沟通是一种“不在场”的沟通。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