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笑森
出 处:《中国消费者》2006年第1期20-21,共2页China Consumers
摘 要:从1983年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呱呱坠地至今,已走过了二十三个春秋,在这条维权道路上,记载了数不清的关注、眼泪与成长,虽未达到可歌可泣的颠峰,但也足以让入刻骨铭心。 “等到3·15,咱们再相见……”。无论是在商场还是私营小店,我们经常会听到消费者这么说。为什么?因为“3·15”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一天,工商执法部门、舆论监督部门等都将出面为消费者撑腰壮胆,许多平日里无法解决的消费纠纷,在这一天都可以得到解决。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所不愿看到的事件几乎以相同的版本上演着:安徽阜阳奶粉事件;辽宁学生豆奶中毒事件;南京特大食物中毒事件;苏丹红一号;广州假酒毒酒案……似乎每一个刺眼的名词都让“3·15”变得腹背受敌。20多个年头的呼唤,为什么还没有唤回黑心商家的一缕良知,为什么有人依旧置百姓生命于不顾,为什么消费者还不能真正正视自己?消费者啊,你的名字难道就是弱者吗?!不!有这样一个声音在回答,它来自美国,一位64岁的老妪——布洛克,2002年,就是她向烟草巨头索赔280亿美元;这个声音来自加利福尼亚,这里的消费者群体控告微软非法运用其视窗垄断地位索取高价;这个声音还来自欧洲的比利时,公民们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挺身而出的勇气凝化成一股坚信的力量:消费者应学会自我保护!
关 键 词: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弱者 阜阳奶粉事件 食物中毒事件 自我保护意识 加利福尼亚 消费者群体 执法部门 监督部门 消费纠纷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