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生活:关于艺术人类学学科发展问题的反思  被引量:4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何明[1] 洪颖[2] 

机构地区:[1]云南大学社会科学处 [2]云南大学中文系

出  处:《文学评论》2006年第1期83-90,共8页Literary Review

摘  要:从研究对象之被确定的“生成”维度来看,艺术人类学研究实践中的对象应是“两种文化‘相遇’后认定为艺术的文化事象”,其呈现为日常生活化的、仪式中的、为展演的三种存在样态。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取向与研究立场在于将在一定社会/群体中被认定为艺术的文化事象置于一个特化的内部机制中来讨论其外部关系网络,确定该艺术活动对其文化语境的具体索引性,以及其文化语境对艺术活动的框束性,从而展开对艺术—文化—人之间多种关联性的探讨。在既有的艺术人类学研究实践中,客观存在研究方法的反生态性、碎片化、标签化。创建艺术人类学的关键环节是对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和“民族志”方法的有效践行,而“观察—体验”应是与学科对象特点相适应的田野作业方法论原则。

关 键 词:艺术人类学 日常生活化 学科对象 人类学研究 文化事象 文化语境 艺术活动 方法论原则 “生成” 两种文化 

分 类 号:I0[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