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仁心”的本体论阐释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余治平[1]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

出  处:《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56-61,共6页Qinghai Social Sciences

摘  要:哲学始终绕不开本体论,本体论的话题永远不会过时。本体并不是什么神圣而不可企及之物,本体就是物自身。语言构成了世界,造就出社会。语言的最后界限是物自身。孟子“四端说”中,“恻隐之心”是“仁”的苗头,最为源始,它超越于一切现实计较。“不动心”是要泯灭认识论上的所有差异繁复。因为心动,则生发出世界的千差万别。通达于仁,则必须“求放心”,即收回已经放逐于现象世界的心识,不为外在诱惑所迷,而直击物自身。相反,浸染在现象世界里的东西越多,便不可能获得本体的绝对与永恒。仁人即是获得本体领悟的人,他有真正的勇敢,他连什么是害怕都不知道,因而是无所畏惧的。

关 键 词:孟子 仁心 物自身 本体论 

分 类 号:B222.55[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