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方精云[1] 刘国华[2] 朱彪[1] 王效科[2] 刘绍辉[2]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06年第6期533-543,共11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批准号:40228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021101;90211016)部分资助
摘 要:通过对北京山地白桦林、辽东栎林和油松林的植被、地表凋落物和土壤碳储量,生物量净增量和凋落物量,以及植被和土壤呼吸的实际观测,构建了北京山地三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结果表明,北京山地温带森林总碳密度在250~300tC·hm^(-2)之间,其中植被碳密度为35~54tC·hm^(-2),土壤碳密度(深度为1m,包括地表凋落物)为209~244tC·hm^(-2).三种森林的植被生物量都处于增加之中,净增量为1.33~3.55tC·hm^(-2)·a^(-1).凋落物量为1.63~2.34 tC·hm^(-2)·a^(-1),群落植被呼吸量为2.19~6.93tC·hm^(-2)·a^(-1),土壤异养呼吸量为1.81~3.49 tC·hm^(-2)·a^(-1).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介于5.39~12.82tC·hm^(-2)·a^(-1)之间,其中约一半(46%~59%)转变为净初级生产力(3.20~5.89tC·hm^(-2)·a^(-1)).碳平衡分析表明,在研究时段(1992~1994)内,人工油松林是一个较大的碳汇(4.08tC·hm^(-2)·a^(-1)),而次生的白桦林和辽东栎林与大气之间的CO_2交换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