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齐效斌[1]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
出 处:《许昌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36-38,共3页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
摘 要: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的转型期,也是诗学和批评理论的生成期。钟嵘顺应“吟咏性情”的时代吁求,对诗歌的本源即存在性进行了批判性探索,明确提出诗歌艺术的本源被双重遮蔽:唯理性主义、唯美主义和诗意性的遮蔽。真理的澄明由是经历两次敞开:“自然英旨”和“真美”的敞开;诗意性或“真美”背后的“真理”的敞开。敞开的具体方式是“直寻”与“味”。所谓艺术的本源就是情外之理。即召唤读者在“陶性灵”的基础上“发幽思”,回味那使生活真正值得一过的“形而上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