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义”:思想杂合之途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高圣兵[1] 刘莺[2]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210093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210094

出  处:《外语研究》2006年第4期52-56,共5页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

基  金: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特别资助项目"语言应用的跨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课题系列论文之一

摘  要:“格义”是利用中国儒道学说来比附印度佛教教义的阐释方法。这种建立在逐项解说基础上的对比,只能显示印度与中国观念之间的类同性,而无法透析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因此,“格义”只是实现思想交流与对话的无奈的选择。用现象学的观点看,“格义”对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比附,实际上是一种哲学命题的悬搁和置换,是一个文化传统对另一个文化传统的诠释,是不同文化思想传统的变形杂合。

关 键 词:格义 悬搁 杂合 

分 类 号:H059[语言文字—语言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