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义

作品数:252被引量:632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谷鹏飞姜荣刚刘笑敢潘文国范子烨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第二个结合”进程中主要方法演进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8-17,共10页朱夫夫 余立 
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3BKS038)。
“第二个结合”的历史进程,既是一个逐步把握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基本”,又是一个逐步把握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过程。如果将“第二个结合”的实现层次分为契合、结合与融合三个阶段,在“契合”层次寻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第二个结合 主要方法 格义 批判继承 双创 
从“格义”到“况义”——两次西学翻译运动之于文史哲的方法论意义
《文史哲》2024年第5期21-24,5,165,共6页纪建勋 
我的汇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关于目前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建设方面的一些思考。《文史哲》国际版为期刊界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第一个方面的分享主要是围绕我们编辑的《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和Cowrie:Comparative and World Literat...
关键词:西学翻译 《文史哲》 国际化建设 期刊界 国际版 走向世界 文史哲 方法论意义 
从范畴格义看“中道”研究的哲学根基与未来路向——《文明论的历史哲学》的洞见与误区举隅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58-68,共11页庄振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黑格尔逻辑学视域下现代理性的自我调适研究”(项目号:20BZX09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以“中道”标示中华文明在历史内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特质,是当下中国哲学发展的一条极富前景与深度的路径。然而在理解与刻画这一特质时,学者们仍可能落入“中合西分”“中优西劣”一类窠臼,背后原因是我们将西方范畴框架(...
关键词:中道 文明论 范畴 格义 
中国比较文学的监觞及“格义”“况义”之法
《新华文摘》2024年第11期163-163,共1页纪建勋 
纪建勋在《学术月刊》2024年第1期撰文指出,中国比较文学作为严格意义上的一门现代学科之诞生,要追溯到1929年开始在清华大学由吴宓、瑞恰兹、陈寅恪、温德、翟孟生、王文显等陆续开设的“比较文学”系列课程及相关教材的编写。但当今...
关键词:中国比较文学 《红楼梦评论》 瑞恰兹 《学术月刊》 孟生 吴宓 现代学科 陈寅恪 
“名理”格义:亚里士多德逻辑学早期汉译探源
《国际汉学》2024年第2期98-104,158,159,共9页张逸婧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法国当代哲学家的古希腊阐释:以逻各斯为核心的研究”(项目编号:20YJC720029)的阶段性成果。
“名理”一词是西方逻辑的最早中文译名,出自17世纪来华耶稣会士所翻译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学。本文从历史、思想和语言三个角度来考察这一翻译,追溯其原因,研究其方法,评价其得失。沿着耶稣会来华的历史脉络,揭示译介逻辑学与利玛窦“补...
关键词:名理 耶稣会 亚里士多德 
论近代杨荫杭译西方形式逻辑四类直言命题——与汉学家顾有信讨论
《国际汉学》2024年第2期105-112,159,共9页钱爽 
中国逻辑学界把西方形式逻辑“A”“E”“I”“O”四类直言命题分别通译为“全称肯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特称否定命题”。20世纪初近代国人杨荫杭,极有可能循袭了19世纪末近代日人千头清臣的日式汉字译名,把它们...
关键词:顾有信 杨荫杭 千头清臣 直言命题 《易》之“四象” 归化—格义 
“格义”之法: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早期会通的思想史考察
《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3期23-25,共3页张城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此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这正是中国共产党永葆朝气之奥秘所在。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不能说马克思主义早已中...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延安时期 思想史考察 中华文化 持续推进 凝聚共识 理论引领 
“弦鼗”与“弦鼗之制”——对先唐中原琵琶史的还原阐释
《中国音乐学》2024年第1期56-65,共10页范子烨 
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计划”项目(2024CCXZ006)阶段性成果。
鼗从三代开始进入礼乐系统。所谓“弦鼗”,最初的意义是在鼗上加弦,表现了魏晋时期国人对这种外来的鲁特属抱弹乐器的认识,至唐代弦鼗则成为一个专有的乐器名称。一切音乐史,都是精神史;一切精神史,都是思想史。本文所论“弦鼗”问题,...
关键词: “弦鼗” “弦鼗之制” 阮咸琵琶 格义 
从认知诗学看《冷斋夜话》禅诗修辞对《诗经》的格义
《语言与文化研究》2024年第1期175-177,共3页何和平 
山东省社科规划委托项目“《读书杂志》等子书整理”(批准号:12AWTJ0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通俗类书的文献整理及语言文学研究”(批准号:19ZDA248)的研究成果。
佛家既有出世也有入世,甚至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在中国化及世俗化过程中,受到过儒家等传统文化的影响,为方便说法而对《诗经》等有所格义,尤其是宋代的禅诗修辞等方面。以惠洪《冷斋夜话》为例,在认知诗学视角下,借鉴桐城姚鼐之法进...
关键词:认知诗学 惠洪《冷斋夜话》 地方禅诗 修辞 《诗经》 格义 
饮食文化与成语——嚼饭喂人
《养生保健指南》2024年第2期72-72,共1页徐大晨 
西域名僧鸠摩罗什,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来到汉地,在长安主持译经,与弟子们译出佛经、佛论35部294卷,系统地介绍了印度佛教“中观学派”的理论。在鸠摩罗什以前,汉译佛经多“滞文格义”(文句不通,义理不明),而鸠摩罗什翻译的佛教经论...
关键词:鸠摩罗什 印度佛教 中观学派 佛教经论 汉译佛经 主持译经 格义 弘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