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厦门大学会计系
出 处:《中国会计评论》2006年第1期143-148,共6页China Accounting Review
摘 要:一、研究背景 《会计盈余的规模、账面/市场因素实证研究》一文(下简称“会”一文)的研究,缘起于关于CAPM模型中股票回报率截面可预测性解释的争论。CAPM模型在现代会计、财务、金融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给定一些简化的假设下,这个模型表明任何证券的期望回报率都和该证券相对于市场组合的系统风险(β)正向线性相关。这个模型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逐步受到挑战。Basu(1977)、Banz(1981)等研究发现市盈率(其倒数是盈余收益率)和公司规模(用市值衡量)可以给股票回报率截面差异提供比口更大的解释力。其他学者注意到账市率(每股账面权益价值对每股价格的比例)、现金流收益率(每股现金流对每股价格的比例)、销售额收益率(每股销售额对每股价格的比例)和杠杆比例等也可以预测股票回报率截面差异(Stattma,1980;Basu,1993等)。1992年和1993年,Fama和French将以前有关CAPM模型的实证检验文献进行了整合,提出了股票三因素模型,确切地说,就是证券(或证券组合)i的期望超额回报率可以表示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16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