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林喜杰[1]
机构地区:[1]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北京100089
出 处:《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第2期15-19,共5页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摘 要:新诗自产生起就与现代语文教育的进程息息相关,语文教育的改革是新诗依靠的重要制度力量,学生对于新诗的集体印象更多地是来自语文课本。新诗教育的普及问题,台湾、香港地区由于历史和语言的原因,相对于大陆新诗教育情况有所不同。台湾、香港诗歌创作是新诗的有机整体,台湾、香港诗歌进入教育建制,也是对当代文学观念的有效建构。台湾、香港的新诗教育的探索,像一项“改造工程”,不但要改变教师和学生以往持有的新诗的观念,甚至有意对整个海外中文教育结果作出有效的修正。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