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第四纪对马暖流的演化和变动:浮游有孔虫和氧碳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铁刚[1] 孙荣涛[1] 张德玉[2] 刘振夏[2] 李青[1] 江波[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 [2]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03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07年第5期660-669,共10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90411014);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批准号:KZCX3-SW-2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506015);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项目(批准号:2002DFG00034);中法国际合作项目(批准号:40421150011)资助

摘  要:在对取自对马暖流影响区的CSH1和黑潮主流轴影响下的DGKS9603孔沉积物中的浮游有孔虫种群以及混合层种Globigerinoides ruber和温跃层种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的δ18O,δ13C记录的对比分析基础上,探讨了晚第四纪对马暖流的演化和变动.结果表明在40~24cal ka BP的低海平面时期对马暖流消失,然而黑潮仍然存在于冲绳海槽内部,黑潮水体在海槽北部的爬升引起显著的上升流,同时低海平面也使得陆源冲淡水对于海槽北部的影响加强;冲淡水的影响在末次冰期最盛期(LGM)期间达到顶峰,而最低海平面和黑潮的减弱使得LGM期间上升流明显减弱;现代对马暖流的发育始于16cal ka BP左右;冰消期中黑潮对于海槽区影响的加强在中部和北部是同步发生的,伴随其发育过程,黑潮水体逐渐成为对马暖流主要的水体来源;而现代对马暖流的最终形成是在8.5cal ka BP左右,此后这种环流格局相对稳定,从水体组成上而言现代对马暖流水体主要来源于黑潮主干;距今3.0cal ka BP左右,可能是在冬季风强化和黑潮减弱的背景下,对马暖流流径发生了一次偏转,导致冷水团影响加强.

关 键 词:对马暖流 黑潮晚第四纪 浮游有孔虫 氧碳同位素 冲绳海槽 

分 类 号:P734[天文地球—海洋化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