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区历史文化涵养师生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何从新[1] 付锦[1] 谢燕[1] 

机构地区:[1]成都市草堂小学

出  处:《四川教育》2007年第9期17-17,共1页

摘  要:继前一段轰轰烈烈的"国学"之争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学"的另一种存在形态,作为"民间化"的"国学",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有着五千年不间断的文明史,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被称为"民族记忆的背影"的活态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根基。文脉是一个民族的魂脉,守住文脉,也就守住了国脉。遗憾的是,如今的许多中小学生对时尚的外来文化兴趣较大,而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我们不妨做个调查:我省的中小学生对植根、生长、发展于四川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川江号子、川剧变脸、成都漆器、"泸州雨坛彩龙"、蜀锦蜀绣、都江堰放水节、凉山彝族火把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底有多少了解呢?答案一定不容乐观。本期热点话题,可以启发我们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索。

关 键 词:社区历史 文化涵养 历史文化底蕴 师生 杜甫草堂 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成都市 

分 类 号:G451.6[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