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国玺[1]
机构地区:[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出 处:《药物与人》2007年第11期10-11,共2页Medicine & People
摘 要:由于秋冬季节气候比较干燥,加上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人们很容易“上火”。 人体本身是有“火”的,如果没有“火”,那么生命也就停止了。这就是所谓的生命之“火”。当然“火”也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体温应该在37度。如果火亢,人就会不舒服,会出现很多红、肿、热、痛、烦等具体表现。 其实。上火并不是中医术语,而只是民间俗语。 在民间,一些人在感到身体不适时,经常用到“上火”这个词。牙痛说是“上火”;眼睛红肿,口唇起泡说是“上火”;小便赤黄、大便秘结也说是“上火”。其实,很多时候你并不是真的上火了,追究深层次的原因,是你体内原本就存在的慢性病症急性发作的结果。也可以说,“上火”是人体各器官不协调造成的,医学上称之为应激性疾病。 一些人上火了就服牛黄解毒丸或者其他泻火药,但是有时候却不仅“火”没有消,反而发生了更为严重的病症,这是因为上火有虚火和实火之分,按不同脏腑的“火热之邪”又可以分为心火、肝火、胃火等等。所以,针对不同的火要辨证施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