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诗论与佛教的中道观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晶[1] 

机构地区:[1]中国传媒大学

出  处:《文学遗产》2007年第6期107-116,共10页

摘  要:中唐诗论家皎然,在其诗论著作《诗式》和《诗议》中,认为诗的最高境界就是"诗家中道",充分表明他自觉地以佛教中观思想建构其诗学的方法论。皎然对诗之至境称为"造极",并描述其特征是"但见情性,不睹文字",这就是中道观所说的"无分别"状态。皎然论诗有"四不"、"四深"、"二要"、"二废"、"四离"、"六迷""六至"等说法,非常明显地借助了佛教"中道"的思想方法。皎然非常重视创作过程中诗人的"作用",即内在的艺术构思活动,其中也体现着中道观。皎然以"复"、"变"论诗歌发展轨迹,而在创作角度表达其依违其间的态度。皎然较早地论及诗歌意境,主张取境时"至难至险",而诗成后则要如同"不思而得",浑成自然,以"中道"阐发诗境,使之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皎然对后世诗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中道观是这种影响的核心因素。

关 键 词:皎然 佛教中道观 作用 诗境 

分 类 号:I207.2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