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曾雯[1] 张利[1,2] 周汉文[1] 钟增球[1] 向华[1,2] 刘锐[1] 靳松[1] 吕新前[3] 李春忠[3]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 [2]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 [3]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丽水323000
出 处:《科学通报》2008年第3期335-344,共10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372094);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批准号:06LCD12);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资金项目(批准号:2004005)资助
摘 要:应用LA-ICP-MS U-Pb同位素原位微区定年方法及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方法,对闽西北天井坪地区混合岩中花岗闪长质新成体的锆石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些锆石具环带结构,Th/U比值较高(多数大于0.1),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左倾(富集HREE),具明显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类似于岩浆锆石和深熔作用成因锆石的特征.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46.8±2.2)Ma(95% conf.,MSWD=0.88),为加里东期再造的产物.锆石的Hf(t)值变化范围为13.3~9.7,显示物源具壳源性质;其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1.7~1.9Ga,指示混合岩的原岩形成于古元古代.其寄主岩混合岩新成体具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和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它们具有与大陆上地壳岩石相似的特性.结合前人的研究,判断天井坪地区华夏地块基底物质形成于古元古代,在加里东期经历了强烈再造和深熔作用.该区古元古代变质基底加里东期再造的认识,为深入研究华夏地块加里东时期的构造演化及其与扬子地块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依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