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冰[1]
机构地区:[1]温州大学法政学院
出 处:《吉林教育》2008年第7期101-102,共2页
摘 要:在德育过程中,班会是班主任(辅导员)与学生进行交流、实施德育教育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之一。一个好的班会可以增进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帮助教师以各种手段进行德育教育;并且在班会的组织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创设良好的德育情境,缩小学生与社会现实的距离,学生能够在班会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活动,主动吸收班会内容并加以内化,提高德育实效性。德育的实效性是指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如何内化为个体的德行,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指教育者的道德教化(或日伦理劝导)活动,即教育者通过有效的言传和身教,向受教育者传播、灌输社会思想,道德文化;另一方面是受教育者的道德接受活动,既受教育者出于道德需要而对教育者所传输的社会思想、道德文化的反映与抉取、理解和解释、整合和内化以及外化践行的求美过程。
关 键 词:德育实效性 班会活动 受教育者 设计 德育教育 社会现实 道德原则 社会思想
分 类 号:G41[文化科学—教育学] G451.6[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