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劳承万[1]
机构地区:[1]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 处:《学术研究》2008年第7期129-139,共11页Academic Research
摘 要:"美是道德的象征",是康德在第三批判中提出的新的美学定义或命题,其实就是美学学科的一种新的理论形态。第三批判由"美学—目的论"二重结构组合起来,其组合的内部线索,许多专家感到难以理解与把握。其实,康德在三大批判中设计的两套原理:"构成性原理—范导性原理"与"决定的判断力—反省的判断力",把先验体系置于最高层面上统辖起来。其中"反省判断力"别具一格,处于先验体系最高的视点上,以"道德目的论/道德神学"的超感性存在与普遍立法—对形式感性立法,通向"美是道德的象征",并转折向下与感性的"形式的合目的性"衔接起来,从而沟通"美学—目的论"(或"自由—自然"),使三大批判体系最后达到和谐统一。这便是"美是道德的象征"在先验体系中的构架性意义和作用,亦是美学学科新形态的确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