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承万

作品数:56被引量:6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湛江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美学思维方式诗性智慧学科形态牟宗三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粤海风》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西异质文化中之美学学科形态问题——兼评牟宗三“真善美”合一说被引量:1
《中国美学研究》2015年第1期1-31,共31页劳承万 
西方文化日'造物塑型'文化,这是西方人在理论与实践上改造世界的主要方式,故有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之产生。黑格尔则称之为'古希腊精神'(雕刻家把石头雕成艺术品之三联式过程)。西方之真善美三分一体结构皆体现于'造物塑型'之'物'上,故...
关键词:真善美 分别说 合一说 乐学 
季羡林先生对美学之卓识与不足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5年第3期38-40,共3页劳承万 
季先生以98岁高龄之人生经验与知识系统,网罗中西,融贯古今,以高远之视界,见出当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所面临的危机,提出诸多人文学科必须重写、根本转型与改弦更张。对美学学科之严重西化,他提出必须"根本转型",应在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中西 美学 转型 五官 
中国古学之生命形态及其进展方式被引量:1
《人文杂志》2014年第9期1-11,共11页劳承万 蓝国桥 
近百年来中西文化撞击,学人各有身姿,各显神通。在西化中,有国学功底者,属一种教训;无国学功底者,是一种玩术。当今之西化思潮,尤其台港及海外华人之弊端,大多是由移用西方实证认识论而来的新玩术。台港学人对大陆学界中的"流行教条与时...
关键词:逐物文化 心性文化 推演 尽性 
“思想—学术”纠偏救弊论及其思想史意义——王元化到底反思什么
《文艺理论研究》2014年第4期60-71,共12页劳承万 蓝国桥 
王元化作为一个文化思想史家弃世而去已经六年了,但学界对他的"思想—学术"信念之回应,却是如此之寂寥——但文化思想史的轨迹,是绝不会绕开王元化的。"有学术的思想/有思想的学术"之崇高箴言,是王元化在当代社会纠偏救弊的艰难成果。...
关键词:思想 学术 纠偏救弊 文化思想史 
数理视野中的西方本体论与先验论被引量:1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5-37,171,共33页劳承万 蓝国桥 
西方哲学是逐物之哲学,其理论基础,源于数学与自然科学,故西方哲学史上有关键意义的大哲学家,多同是数学家或物理学家,他们得力地推动了西方哲学向前发展。因而从数理之内贯轴线上去看西方哲学之总体特征及形而上学与本体论(ontology),...
关键词:数理 逻辑 本体论 先验论 
美学路上 求诚不求诈(下)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4年第4期5-10,共6页劳承万 
(接上期)以上谈的是古希腊时代的两个人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的奠基意义又是极其重要的。下面说第三个人物,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奠基人鲍姆加通(1714-1762)。
关键词:美学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古希腊 奠基人 人物 
美学路上 求诚不求诈(上)被引量:1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4年第3期5-10,共6页劳承万 
一、个人生平我是广东化州乡下人,1936年农历十月十日生,算命时挨上了新历“双十”节(国民党生日)的边,加之出身于贫困农民家庭,襁褓中丧父,注定了一生的噩运。1957年毕业于武汉华中师范学院(今华中师大)中文系(我属中师保送...
关键词:美学 农民家庭 师范学院 “右派” “异化” 乡下人 国民党 保送生 
义无反顾是本色
《粤海风》2014年第1期44-44,共1页劳承万 
南铁先生:一、蒙承多年关顾,不胜感激。诵来函感慨系之。今凑杂言各四句,以表衷肠。之一办杂志是沙漠中开创新绿洲发文章是传承周公制礼作乐听批评是练就孔夫子之耳顺明担当是继绝学而开太平之二御用平庸正风流出世文章续春秋遥望南天...
关键词:制礼作乐 合作者 文章 
论中国古代学术的“大生命”形态——兼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学科形态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23-33,共11页劳承万 
中国古代学术(经、子、史)皆源于上古圣人之德性仁心:燧人氏(熟食)、有巢氏(住屋)、伏羲氏(识天文/养家畜)、神农氏(种田)、仓颉(造字)、黄帝(纺衣);尧舜禹汤文武周孔(治人治世,心性禅让;封侯建国,创设礼乐;礼崩乐坏,凝聚仁心)。此是几...
关键词:德性仁心 大生命形态 诗之教化 古代学术 
中西文化形态之大别--“类比律·纲目体系”与“因果律·逻辑体系”之比较研究被引量:2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5-27,159,共23页劳承万 劳业辛 
近百年来,中西文化之撞击,引来了知识者的共同议题:中西文化形态之大别在哪里?先由梁漱溟之《中西文化及其哲学》开其大端(此前无系统之论),接着冯友兰则依其"概念哲学"划定为"地域性——历史阶段——社会类型"三层论而广开"言路",其后...
关键词:心性 理性 纲目体系 逻辑体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