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学之生命形态及其进展方式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劳承万[1] 蓝国桥[1] 

机构地区:[1]湛江师范学院康德一牟宗三研究所

出  处:《人文杂志》2014年第9期1-11,共11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摘  要:近百年来中西文化撞击,学人各有身姿,各显神通。在西化中,有国学功底者,属一种教训;无国学功底者,是一种玩术。当今之西化思潮,尤其台港及海外华人之弊端,大多是由移用西方实证认识论而来的新玩术。台港学人对大陆学界中的"流行教条与时髦",早已批得入皮入骨,当有其中肯处,但对其袭用西方实证认识论的新玩术之弊端,却缺少反思意识,乃至自乐其得。胡适、冯友兰等人的教训是:不该充当美国人(实用主义)和欧洲人(实在论)来写《中国哲学史》,且绝不能忘却中国民族的本性以成书。西方文化是理性运用教学·逻辑进行推演的逐物文化,其动力机制是对因果链的追逐;中国文化是德性仁心运用象征比喻讲究穷理尽性的心性文化,其动力机制是"温故而知新"。中西文化之异,属方凿圆枘之别。相互混淆,则只会带来严重的文化危机。

关 键 词:逐物文化 心性文化 推演 尽性 

分 类 号:B21[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