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礼作乐

作品数:268被引量:29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聂振斌宋文婕付林鹏彭林崔立凯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古代象征性政治运作强化礼治传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1期154-154,共1页王加华 
礼,即由传统和习俗形成的典章制度、行为规范及其思想观念。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被称为“礼仪之邦”,上至国家外交,下至个人生活,都极为重视礼节与仪式。“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从周公“制礼作乐”起,历代都认真对待,并产生了诸多礼...
关键词:制礼作乐 礼仪之邦 政治运作 典章制度 行为规范 思想观念 象征性 
周公与计量——周公测景
《中国计量》2024年第7期23-25,共3页陆进宇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古代最高统治者(皇帝)与中国计量发展研究(HNSCJGK202404)。
姬旦(?—约公元前1105年),史称周公,周文王子,武王弟,曾助武王灭商。武王去世后,周公摄政,平定武庚和管、蔡叛乱,继续分封诸侯,扩大周朝疆土。相传周公曾制礼作乐,为周朝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周公复营洛邑为东都,以之为统治中原...
关键词:周公 武庚 西周初期 制礼作乐 洛邑 周朝 典章制度 
西汉和新莽时期的制礼作乐与乐舞理想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78-83,共6页尤佳悦 
在西汉和新莽时期,礼乐一直是建构国家政治的重要问题,但礼乐制度在汉代的确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一时期的礼乐制度总是处于不断变革之中,因为当时的儒家士人将西周礼乐理想化,每一次新制的礼乐均会遭到持保守儒家理念学者的否...
关键词:西汉礼乐 西汉乐舞 理想 制度 观念 
周代礼乐文化与《诗经》的成书
《秘书工作》2024年第6期70-74,共5页马银琴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文学总集。但如果仅仅把《诗经》当作文学作品,我们就无法理解它成为儒家经典的原因,无法理解它为什么对中华文化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礼记·表记》记载“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指出了夏商周三代...
关键词:制礼作乐 《诗经》 文学作品 治国之道 周代礼乐文化 儒家经典 周人 
第五届历史考古青年论坛述要
《中国史研究动态》2024年第2期87-88,共2页张闻捷 张帅 
2023年12月1—3日,由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主办的第五届历史考古青年论坛在福建厦门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郑州...
关键词:科研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青年论坛 中央美术学院 福建厦门 制礼作乐 厦门大学 郑州大学 
浏阳祭孔佾舞形态规制研究
《文学艺术周刊》2024年第2期55-59,共5页于昕雯 
自三千多年前周代“制礼作乐”开始,“礼乐治国”就成为各朝各代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祭孔佾舞为缅怀至圣先师——孔子,在文(孔)庙进行祭祀活动中所表演的舞蹈。中国古代“乐”有舞的含义,歌舞乐谓之乐舞,本质是对大型音乐舞蹈的一种泛称。
关键词:音乐舞蹈 祭孔 制礼作乐 祭祀活动 至圣先师 佾舞 礼乐治国 歌舞乐 
宗周乐舞思想内涵发微
《中国舞蹈学》2024年第1期60-82,349,350,共25页杜乐 
北京市教委科研项目《先秦乐舞思想研究》(项目编号:SM201910051001)中期成果;北京舞蹈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周代乐舞研究》(项目编号:0621085/022)终期成果。
周公“制礼作乐”,开启中国礼乐教化之先河。礼乐作为一个整体,建立起神人以和、和谐五伦的礼乐制度。从“乐”的角度而言,诗、乐、舞为一体,一方面为“礼”服务,配合礼,节情、饰貌和安乐。另一方面以乐舞保障礼的秩序,以乐舞提升品德修...
关键词:制礼作乐   乐舞 人文教化 
两周时代
《中华遗产》2023年第11期112-115,共4页平如恒(摄影) 
周朝始建,制礼作乐,筑起华夏文明的基底。而位于王土之中的中原大地,成为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从西周的成周到东周的王城,中原的洛邑始终是王朝的核心之一。而境内林立的邦国,犹如众星捧月般拱卫王室,稳定江山,也让中原成为封建诸侯最为...
关键词:华夏文明 制礼作乐 洛邑 中原大地 东周 王城 周朝 西周 
好学尚美“媒”美与共——浙江省慈溪市周巷中学传媒艺术特色教育勾勒
《中小学音乐教育》2023年第9期17-19,共3页沙洁 朱建治 
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重点课题《传媒艺术初高中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YZD059。
美育思想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就有了“制礼作乐”的教育思想。春秋时期,孔子更是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认为人的修养要从学诗开始,行为规范从礼仪开始,而真正养成一种“仁”的完整人格,最后应该定...
关键词:美育思想 制礼作乐 完整人格 成于乐 春秋时期 浙江省慈溪市 行为规范 立于礼 
情感教育:走在阅读与写作间
《福建教育》2023年第26期61-63,共3页赵凯宁 
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教师下水式':小学生‘亲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为LZ/2021/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人类文明的肇始阶段,先哲就已注意到情感因素对教育效果的影响甚巨。三千年前周公“制礼作乐”,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大事。“制礼”是设计一套社会性的规章制度,而“作乐”是基于礼的规范,运用音乐等艺术化手段教化民众。可以说,“作乐...
关键词:情感教育 中国文化史 制礼作乐 早期社会化 情感因素 阅读与写作 人类文明 规章制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