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礼乐文化

作品数:14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褚春元金荣权王齐洲郑丽娟刘丽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河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诗经研究丛刊》《文艺评论》《北方论丛》《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周代礼乐文化与《诗经》的成书
《秘书工作》2024年第6期70-74,共5页马银琴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文学总集。但如果仅仅把《诗经》当作文学作品,我们就无法理解它成为儒家经典的原因,无法理解它为什么对中华文化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礼记·表记》记载“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指出了夏商周三代...
关键词:制礼作乐 《诗经》 文学作品 治国之道 周代礼乐文化 儒家经典 周人 
“四始”与周代礼乐文化探析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8年第8期12-15,共4页董立梅 
周代文化的鲜明特征是产生了不同于前代又深刻影响后代的礼乐文化。这样,作为周代优秀文化成果的《诗经》便不可避免地鲜明体现出周代的礼乐文化精神。在周代,诗、乐、舞浑然一体;诗、礼、乐紧密结合。作为"诗之至也"的"四始"更是在不...
关键词:《诗经》 四始 周礼 周乐 
论周代礼乐文化的快乐精神——以先秦儒家阐释为视域被引量:9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74-88,193-194,共15页王齐洲 
周代礼乐文化经过先秦儒家的系统阐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礼乐文化之"乐",古音读"洛""岳",二音分别出"喜乐""音乐"二义。而音乐本于人心之喜乐,又是人心之表象,还以陶铸人心为目标。因此,"乐"文化不只是关于音乐的文化,...
关键词:先秦儒家 礼乐文化 宗法制度 快乐精神 
周代礼乐文化与《诗经·汝坟》篇的解读
《文艺评论》2016年第8期62-68,75,共8页李颖 
《周南·汝坟》系《诗经》中名篇,然其主旨为何,解释繁杂,迄今尚无定论。笔者认为当以周代礼乐文化为根基,结合近代学者的研究成果理解其关键词语,并汲取《毛诗序》的合理成分,方可对该篇的认识近于“达诂”之境。为讨论方便,兹移录《...
关键词:汝坟 礼乐文化 《毛诗序》 条肄 调饥 近代学者 文王之化 婚恋诗 王化行 三家诗 
殷周两代的文化传承与《商颂》的流传被引量:1
《北方论丛》2015年第3期10-14,共5页姚小鸥 
《商颂》见存于《诗经》,有其历史渊源。商周之际,殷商文化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渊源。西周以后,它演化为周代礼乐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商颂》进入鲁国是华夏诸国文化交流的结果。它保存在今本《诗经》中当与孔子有关。《商颂》流传...
关键词:诗经 《商颂》 孔子 周代礼乐文化 
周代礼乐文化与《诗经》的传播
《诗经研究丛刊》2015年第1期477-493,共17页金荣权 
《诗经》在当时大范围地传播与周代礼乐文化有着巨大的关系,具体说来,因为周代礼乐制度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为了保证礼乐制度的实施,大量的不同类型和内容的诗歌被纳入礼乐文化系统并用于不同仪式,并使得《诗经》文本能够最终定...
关键词:周礼 诗经 行人赋诗 诗言志 
周代礼乐文化与《诗经》的传播被引量:1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111-115,共5页金荣权 
2012年度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12BWX009)
《诗经》在当时大范围地传播与周代礼乐文化有着巨大的关系。具体说来,因为周代礼乐制度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为了保证礼乐制度的实施,大量不同类型和内容的诗歌被纳入礼乐文化系统并用于不同仪式,使得《诗经》文本能够最终定型和...
关键词:周礼 《诗经》 赋诗 诗言志 
周代礼乐文化的基本结构——一种以“观”为线索的考察
《理论月刊》2013年第1期49-53,共5页冀志强 
周代礼乐文化的主要特点是仪式性,而仪式主要是通过呈现的方式来实现其功能的。这样,"观看"就成为联结礼乐文化各要素的一条重要纽带,所以,从"观"这个概念把握周代礼乐文化的基本结构就具有了一种可能性与合理性。这种由"观"组织起来的...
关键词: 礼乐 仪式 人文 
《诗经·齐风》与周代礼乐文化被引量:2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10期196-197,共2页孔德凌 
济宁学院教学改革项目<诗经与齐鲁文化课程设置与建设>(项目编号2010GZ020)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诗经》是在浓郁的礼乐文化背景下孕育产生的,因此真切详尽地反映了周代的礼乐文化。《国风·齐风》同样受到了周代礼乐文化的浸润,与周代礼乐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齐风 齐国 礼乐 田狩礼 射礼 婚礼 
论周代礼乐文化中的象征性被引量:4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73-76,共4页褚春元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编号:0702050C
我国的礼乐文化发展到周代,达到了鼎盛。周续殷礼,祭祀在礼乐文化中有重要地位。祭祀活动不断发展,逐渐程式化、秩序化,成为一种象征。周代的礼乐文化具有象征性。这在周代的乐舞艺术和青铜艺术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关键词:周代 礼乐文化 象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