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法取消的文学主体——兼论马克思主义文学主体观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葛跃[1] 

机构地区:[1]亳州师专文史系

出  处:《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第5期115-118,共4页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基  金:毫州师专科研项目[BSKYO7005]

摘  要:后现代主义理论取消了文学主体的独立性及其对文本意义的本源性关系,罗兰·巴特宣布了“作者的死亡”,更在《S/Z》中玩足了能指的游戏。文学批评的语言学转向找到了新的“主体”——语言,用互文性和延异(德里达语)打破了文学主体对文本解读的主宰地位。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更是直接取消了文学主体存在的实际意义,从更大的文化框架中寻找文本解读的依据。语言的主体化强调了“客观知识”的重要性,背后是科学主义倾向在作祟。文学主体的消解的另一路径是精神分析文学批评,特别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

关 键 词:文学主体 马克思主义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 作者 主体观 语言学转向 后现代主义理论 科学主义倾向 

分 类 号:I0[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