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郑州450001 [2]郑州大学外语学院,郑州450001
出 处:《理论导刊》2008年第11期91-94,共4页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问题研究(编号:06BZX066);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公民责任教育研究(编号:2007FZX01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耻感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也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要素。耻感教育作为一种心理和文化途径的统合体,理应成为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维度。但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割裂和耻感教育的缺失、转型期社会道德评价和规范标准的混乱、高校治理过程中某些不端现象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当代大学生耻感淡化,道德现状令人堪忧,耻感教育的回归势在必行。在私德教育、公德教育和职业伦理教育中,高校应采取开放、互动、柔性、内化的模式,将耻意识的培养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耻感的心理和文化机制转化为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建构工具,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育优秀的大学生公民。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