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卞秋华[1]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中文系
出 处:《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8年第11期14-16,共3页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基 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之阶段性成果(05SJB750004)
摘 要:“十七年”儿童文学在相关的文学史研究中总是处于被漠视和忽略的地位。影响其美学品格的主要症结,就在于其时大力张扬的“教育工具论”对审美性(儿童性和文学性)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压制甚至排斥,而导致此一问题产生的原因,除了特定的时代语境外,还要归结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某种先天性“机制缺陷”。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