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与物自体的生成逻辑--源于资本生产的现代性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夏林[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哲学博士

出  处:《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12-17,37,共7页Tianjin Social Sciences

摘  要:物自体的产生需要两个前提,即社会生产关系的总体性生成与理论形态的实体性外观,这表明它只有在现代资本主义的物化背景下才可能呈现。物自体就是形式理性对剩余价值的物化认知,其生成逻辑同质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由使用价值转向价值形态,再到剩余价值研究的过程。这也意味着它的产生是形式理性对现代性的把握从自然领域转到交换领域,止步于资本生产领域,理性自身逐步膨胀、亦逐渐萎缩的过程。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交换逻辑批判。物自体暴露了从交换原则出发理解现代性的困境,实践理性处在从交换逻辑向生产逻辑转换的关节点上。

关 键 词:物自体 剩余价值 拜物教 物化 

分 类 号:F031[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