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林

作品数:17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商品拜物教物自体启蒙启蒙辩证法黑格尔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江淮论坛》《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术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剩余价值与物自体的生成逻辑--源于资本生产的现代性形而上学
《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12-17,37,共7页夏林 
物自体的产生需要两个前提,即社会生产关系的总体性生成与理论形态的实体性外观,这表明它只有在现代资本主义的物化背景下才可能呈现。物自体就是形式理性对剩余价值的物化认知,其生成逻辑同质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由使用价值转向价值形态,...
关键词:物自体 剩余价值 拜物教 物化 
马克思究竟如何超越黑格尔?——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原点问题”
《现代哲学》2009年第1期13-19,126,共8页夏林 
作为市民社会的典型意识形态,黑格尔哲学有两重意境,一般唯心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物化意识,这使它成为显性的概念拜物教与隐性的资本拜物教的形而上学耦合体。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超越不能只在一重意境中进行,必须同时反对一般唯心主义与物化...
关键词:马克思 黑格尔 超越 市民社会 概念拜物教 资本拜物教 
康德作为两种现代性理论的源头——从“物自体”看现代性及其初始可能被引量:2
《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6期19-23,共5页夏林 
康德"物自体"范畴的两个维度以及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二分法所喻示的是现代性的初步分裂,《判断力批判》则体现了弥补现代性分裂的初步尝试,提供了第一个包含张力的现代性解决方案。三大批判共同构成了现代性得以支撑的先验的批判性母...
关键词:康德 “物自体” 康德的三大批判 两种现代性理论 
资本对现代性时空观的塑造
《江淮论坛》2008年第4期99-103,177,共6页夏林 
现代社会由资本驱动的同一化和理性化运动必然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日常生活的精确化,或曰具体化。实质上,这是商品(资本)拜物教透过现代科技呈现出来的世界图景,也即通过改铸现代人的时空观而达致的一种变相的客观实在。资本或交换价值...
关键词:资本 交换价值 时空观 确定性 抽象 
启蒙现代性与历史现代性——商品拜物教与资本生产的两种现代性视野
《人文杂志》2008年第6期27-32,共6页夏林 
总体而言,存在着两种对现代性的理解——启蒙现代性与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主要揭示自我意识的普遍性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总体性确证,历史辩证法视野中的现代性则侧重于现代社会经济基础的历史性生成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塑造。二者的...
关键词:启蒙现代性 历史现代性 商品拜物教 资本生产 
源自生产方式理论的形而上学革命——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
《现代哲学》2008年第1期21-27,共7页夏林 
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概念不能仅仅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上理解,而应该放入整个西方哲学史中加以透析。通过对商品拜物教理论的具体剖析,我们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升华了康德的物自体学说,其生产关系范畴则揭穿了西方哲学史上追求的...
关键词:商品拜物教 劳动二重性理论 物自体 生产关系 辩证法的精髓 
社会启蒙还是文化启蒙?——从启蒙的自主性看中国的现代化与启蒙被引量:2
《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30-34,68,共6页夏林 
启蒙的自主性这一概念表明,启蒙只有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基础具备的条件下,才是现代化的意识形态前提。中国的“五四”和新文化运动并不是真正的社会启蒙,而只是文化启蒙。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进行的工作是社会基础与社会启蒙的双向建构。...
关键词:启蒙的自主性 中国的文化启蒙 中国的社会启蒙 现代化 
资本对现代世界图景的塑造
《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103-108,共6页夏林 
现代世界图景是在商品拜物教中形成的,是拜物教通过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理性)的改铸,对世界的根本看法的改变。现代性世界图景的生成就是拜物教化的周围世界通过普遍必然性与合理性范畴重新塑造社会生活客观性的过...
关键词:资本 现代世界图景 普遍必然性 合理性 
从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理论审视现代性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49-54,共6页夏林 
对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应该全面理解。生产不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而且是全面的生产,包括三个层面。只有到了真正实现全面生产时,才能扬弃当前交换价值与资本的生产这个资本主义现代性的阶段。从全面生产理论可以透视现代性的产生与发展走向...
关键词:全面生产 现代性 劳动的奥德赛 鸟托邦 
启蒙辩证法对现代性的反思困境被引量:1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5-8,共4页夏林 
启蒙辩证法作为对现代性的总体性反思,仍然没有超出现代性的发生场域——商品拜物教。主体性形而上学与传统异化逻辑的二元对立正是启蒙辩证法的精神实质,也是现代性的异化逻辑的表现。启蒙辩证法未必具备自身标榜的总体认知能力,也未...
关键词:启蒙辩证法 现代性 悲观主义 乌托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